首页>商情资讯>行业新闻

AI眼镜爆发,芯片方案涌现

2025-3-31 9:39:00
  • 当前的AI眼镜方案主要可以分为三类,分别是系统级单芯片解决方案(SoC方案)、MCU微控制器+ISP外挂方案以及SoC+MCU的双芯片解决方案。

AI眼镜爆发,芯片方案涌现

当前的AI眼镜方案主要可以分为三类,分别是系统级单芯片解决方案(SoC方案)、MCU微控制器+ISP外挂方案以及SoC+MCU的双芯片解决方案。针对这些技术方案的核心特点和市场布局,以下进行详细阐述。

三种AI眼镜芯片解决方案简述

1. 系统级SoC解决方案

此方案以高集成度的SoC为核心,支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丰富的影像功能,但一体化设计通常存在功耗和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。典型处理器包括高通AR1 Gen1、紫光展锐W517等。

高通AR1 Gen1

作为高通在2023年推出的第一代专用AR/AI处理器,高通AR1 Gen1采用6nm制程,提供强大的多核计算能力,支持视觉搜索、实时翻译、360°音频采集等功能。它集成了14位双ISP,可支持拍摄1200万像素照片和600万像素视频,满足智能眼镜的轻量化需求。

此外,该处理器支持Wi-Fi 7、蓝牙5.2/5.3,并兼容多种传感器(例如IMU、深度摄像头等),在精度和用户体验层面具有明显优势。该平台已应用于Meta Ray-Ban智能眼镜和雷鸟X2 Lite产品。

紫光展锐W517

基于12nm工艺设计,紫光展锐W517以超高集成的3D SiP技术和空间优化封装(ePoP)降低设计体积,为轻量化AI眼镜产品提供更多灵活性。该芯片内置4核CPU(1×A75+3×A55),具备AI人脸识别、图像防抖和智能降噪能力,并支持4G LTE和Wi-Fi通信。

其代表性案例包含INMO Go2智能眼镜,该眼镜凭借该芯片的高算力,能够实现离线翻译和日常AI功能。

2. MCU+ISP外挂方案

这类方案通常采用低功耗的MCU芯片作为主控单元,但由于其原生的影像性能不足,需外挂专业ISP芯片完成图像处理提升。典型方案如恒玄2800+研极微ISP搭配,或恒玄2800+星宸SSC309QL组合。

恒玄2800系列

恒玄2800是一款基于6nm工艺的SoC,内置多核CPU/GPU、NPU以及低功耗连接模块,为AI眼镜赋能。但其自身不具备顶尖ISP能力,因此需要外挂ISP芯片(如研极微或星宸型号)以支持复杂的影像功能。在功耗性能管理方面,该方案通过MCU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分配。此外,该芯片已被魅族、字节跳动等企业选用。

星宸SSC309QL芯片

依托Chiplet封装技术,星宸SSC309QL在设计中集成LPDDR4x内存,并使用专利ISP4.0引擎实现HDR/WDR、动态防抖及夜间低光优化。该芯片功耗优化出色,让智能眼镜具备更高的续航表现。例如,搭配星宸芯片的方案功耗降低至300mW(录像场景),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
3. SoC+MCU双芯片组合方案

此类方案将高性能SoC与低功耗MCU组合使用,SoC提供AI计算和核心处理能力,MCU负责电源管理与日常任务执行,实现性能与功耗的平衡。例如,小米AI眼镜传闻采用高通AR1+恒玄2700的组合方案。

瑞昱RTL8735B+RTL8773D

这是典型的双芯片设计:SoC RTL8735B主攻图像处理与无线传输,而MCU型SoC RTL8773D用于低功耗任务(如蓝牙通话、音频处理等)。这种设计使日常功能耗电更低,当需要复杂处理(如拍摄或AR互动)时才开启RTL8735B运行。

全志V85X系列

通过三核异构设计(ARM Cortex-A7+RISC-V E907),全志V85X同时支持边缘AI计算与低功耗控制,适配负载不同的AI眼镜功能场景。其搭载的自研ISP技术,则显著优化了复杂环境下的成像表现。

主流AI智能眼镜代表芯片对比

表格

芯片方案 制程 影像能力 AI功能 功耗表现 代表案例

高通AR1 Gen1 6nm 14位双ISP,双眼1280p 翻译、视觉搜索、音频采集 极低功耗(集成省电设计) Meta Ray-Ban、雷鸟X2 Lite

紫光展锐W517 12nm 双ISP,高精动态录制 AI防抖、人脸识别 智能节能管理 INMO Go2、闪极拍拍镜

恒玄2800+星宸ISP 6nm+Chiplet 双通道12M拍摄 AI视觉场景处理 录像功耗低至300mW Looktech AI眼镜

瑞昱RTL8735B+8773D 32位架构 支持视频编解码 AI噪声抑制+BLE BLE音频功耗优化 双芯片低功耗方案整合

AI眼镜芯片方案未来发展趋势

双芯片组合的潜力:双芯片架构提供了在功耗和计算性能之间的全新平衡,能够通过低功耗MCU延长续航时间,同时在影像或AI任务场景中发挥出SoC的强算力潜能。

ISP优化成为核心竞争点:ISP技术要在夜间拍摄、动态防抖、AI识别率上不断演进,在影像表现超越传统设备标准后,将为AI眼镜的普及提供更大吸引力。

重量和散热优化优先级升高:AI眼镜需在硬件轻量化、低散热需求和性能均衡之间找到突破口,目前如STM32N6和富瀚微MC6350等芯片正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。

随着AI眼镜的市场需求逐步增大和方案的持续成熟,高集成度、低功耗、高性价比的双芯片设计,可能成为未来主流的芯片解决方案方向。